×
TOP
当前位置:首页 > 北清发展研究院
洋思行
2009-04-07 2339 附中云南实验学校 
 
    洋思中学,其实并不陌生,几年前就耳熟能详。但从来都是雾里看花,一直也没走近过,也觉得没有这个必要。刚听说学校要组织到洋思学习感到十分困惑,学什么,无论体制、理念、规模、环境都与我们完全不同。但真正走进洋思,走进江南,才慢慢的悟出其中的滋味,才明白学校管理者的良苦用心……
    北大附中作为云南一所知名的国有民办学校,拥有一流的硬软件,一流的师资,一流的管理和体制,要想实现“全省一流,全国知名”的目标应该是轻松容易的,但几年来却一直出现各种徘徊,不尽人意。如何在短时间内找准切口,重塑辉煌成了此时摆在新的管理者面前的一个又一个严峻的挑战。从课堂教学的改革入手,牵一发而动全身,在全校师生中掀起学习的热潮,让浓浓的“书卷气”成为学校的主旋律是洋思之行的发端和意旨,带着这样的理解和思考,我走近了洋思,走近了文化底蕴及其丰厚的江南。
    那是一个怎样的书香门第,即使极尽万言也只能略见一斑。写的满满的日记,录的全全的行程都经不起它一个匾额经典、一段传言神奇、一句吴侬软语透着的风韵。在夫子庙前、秦淮河边我们贪婪的呼吸着来自六朝古都的历史气息,在中山陵上、总统府畔我们尽情的感受着近代辛亥革命的民权、民生。乌衣巷、丁香路、观前街仿佛还在响着前朝几代的浅吟低唱,面前也总有影影��椎慕�声灯影。此时此刻,路边随便跑出的一个顽童他怎么就不是鲁迅、朱自清呢?我开始明白邹校一直拿着相机,带着大家,坚毅、睿智的目光在捕捉的是什么,她是想把整个江南都搬到学校么?
    既是希望,又是期待。我们的洋思之行突然变得沉重。每个人都在认真思考着此行自己的目的。行前查阅的大量关于洋思的毁誉参半的资料本以为无法理出头绪,现在一下现出端倪。课堂教学的改革成了我们整个行程的公共话语。听课、座谈、调研无不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怎么做,自己在怎么做,应该怎么做,实际怎么做,为什么要这样做……但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,在洋思“有效的课堂教育”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。这也是两代洋思人用年年成绩第一向社会交出的真实的答卷。我们可以从各种理论书籍中找出它的破绽,还能用一切唐而璜之的理念轻视它的笨拙,但仅仅靠着一般的教育资源的洋思人却在书写着教育的神话。它应该成为我们反省和思考的教材。
    总观我们自己的横向和纵向,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成了裹足不前的怪圈,成绩面前人人失语。高谈阔论、窃窃私语、评头论足使我们自己把教学变的没有方向,师生之间毫无意趣、形同陌路。君不见,课堂成讲堂,一个是讲不尽三皇五帝,天文地理,一个是沉醉不知归路,听取鼾声一片。此时,我真正明白了学校管理者的用心良苦。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―― 初三年级    康杰老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