×
TOP
当前位置:首页 > 北清发展研究院
对洋思中学考察学习的体会――校长邹静
2009-01-13 4129 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 
 
转变观念  学为主体  尊重规律  科学拼搏
――对洋思中学考察学习的体会
    为什么要学洋思?
    在学校董事会的大力支持下,学校已于本学期,先后派出了三批干部、教师前往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考察学习。在这一期间,间或有老师在问:在全国那么多有名的学校中,我们为什么要去洋思、学洋思?为什么不选择大城市里的名校去学,而是选中了这样一所由农村中学发展起来的学校?我想,促使我们去洋思、看洋思、学洋思的缘由,不外乎那么两个方面:
    一是学校办学五年来,在很多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,但面对外界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压力,学校要立于不败之地,就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,实现跨越式发展,这既需要我们认真梳理和反思过去五年办学的得与失,又要在新的办学起点上,对学校原有的一些教育教学及管理方式进行改进,有“破”有“立”。在这一过程中,向外学习借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,洋思中学的发展历程,较之那些具有悠久办学历史的学校,对于我们这样一所新校来说,无疑更具借鉴价值。
    二是我们与洋思中学在学生的基础和起点、教师群体的构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,我们应该去学习和参考他们的成功经验。洋思中学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,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基本素质并非整齐划一,我校学生来自全省各地,学生的学习基础、品行习惯也参差不齐,他们为何能将学生培养得纪律严明、步调一致、成绩优良?洋思中学的教师年轻、学历与普通中学相似,并非名师的汇聚,但他们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,我校教师群体的年龄和学历结构与他们相似,甚至更具优势,但我们的教学质量却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。
    我们的干部、教师带着这些以及其他问题,踏上去洋思中学考察学习的旅途。
    学洋思,应该学什么?
    从洋思回来,我们感到这所学校有很多方面都能给我们以启发、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。就目前而言,最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的是“先学后教,当堂训练”的课堂教学模式。而这种学习不是简单的模仿和移植,不是照抄照搬每节课自学几分钟、讲授几分钟、练习几分钟……,如果是这样,那么我们学洋思就学偏了,我们千里迢迢去取回来的“经”就不是“真经”。学洋思,应该学什么呢?我认为学洋思,最根本的是学习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模式和管理背后的教育教学理念,学他们时时处处体现“以学生为主体,助学生成功”的思想。
    新课改背景下,要求我们教师的教学要立足以学生为本、以学生为主体,倡导“自主、合作、探究学习”,洋思中学的“先学后教,当堂训练”的课堂教学模式,无疑是对这一理念的充分体现。其中,“先学”是在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下,看书、练习;“后教”就是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,教师引导学生讨论,“兵”教“兵”,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,教师只作评定、补充更正。“当堂训练”就是让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作业(时间不少于15分钟),进行严格训练,形成能力。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学生,即:
    教学过程:看、练―― 兵教兵――练  
    活动主体:(学生) -- (学生)--(学生)
    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学生“自主、合作、探究、实践”的过程。他们做到了“把课堂还给学生”,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、合作学习的地方,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。
    在这样的课堂中,教师的作用是什么呢?洋思中学原校长蔡林森说得好:教师在课堂中已“退居二线”,起到的是“引桥”、“路标”的作用。课堂教学的全过程,都让学生自学,但是,其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老师的引导,这如同汽车进入高架公路,如果没有引桥,就上不去;如果没有路标,就可能走岔路。
    在洋思中学,在教师的引导下,“自主、合作、探究、实践”成为课堂的主旋律。
    我们与洋思中学的差距在哪里?
    我认为,我们与洋思的差距不在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上,而是在教学观念上。传统教育思想、教育观念在我们的头脑中还没有完全肃清;教学方式仍然是“硬教、硬灌”;没有确立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;学生没有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、学习的主人;学生仍然处于被动学习、低效学习状态。
    有关心理学的研究表明,教师的知识水平与教学效果相关程度并非总是成正相关。就是说,如果教师的知识水平欠缺、不能帮助学生释疑解惑时,肯定会影响教学效果;但当教师的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的临界值以后,就不再因为教师的知识水平越高,教学效果就越好。而教师的另一类素质却会对教学效果产生最直接、最显著的影响――这就是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,尤其是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能力。在洋思中学,这种能力得到了特别的强化,而这又恰恰是我们普通学校所忽视的问题。
    现在,我们一些老师,还是习惯“满堂灌”、“一言堂”,觉得只要哪里没讲到,就不放心,一心想把学生讲懂了,殊不知,“懂”不等于“会”,“会”不等于“通”,由“懂”到“会”需要有“用”的过程,由“会”到“通”需要有“悟”的过程。说到底,还是传统教育观念在作怪。传统教育观念认为:教师负责教,学生负责学,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“培养”活动。表现一:以教师为中心,学生围绕教师转。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,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,学生就难以学到知识。教师成了课堂的主宰,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。教学关系成为:我讲,你听;我问,你答;我写,你抄;我给,你收。在这样的课堂上,“双边活动”变成了“单边活动”,教代替了学,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,更不用说会学了。表现二:教为基础,先教后学。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,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,结果是:先教后学,教了再学;教多少,学多少;怎么教,怎么学;不教不学。学生几乎完全被教师支配和控制,学生无条件地服从教师,教学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,学生学习独立性丧失了,合作学习也不可能,造成的后果是教师越教,学生越不会、越不愿学。
    我们应该怎么做?
    我们教师应该自觉的或在学校统一组织下,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,更新和转变观念,真正认识到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地方,是学生产生自信、体验成功与快乐的地方,是学生个体表现的地方,而不是老师表现的地方;在课堂教学中,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环境,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,提供学生合作学习、合作生存的能力,是新世纪教师所应具备的课堂教学素质之一。
    学校将调整修订对教师的评价、特别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,加大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、合作学习能力的考核力度。
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,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充分意识到:
    “转变观念,学为主体,尊重规律,科学拼搏” 是实现“高效率,高质量”的必由之路。
   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,因为“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,而是不会自学的人”。
  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“学会合作”作为21世纪一个普通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。我们应在教学中发挥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优势,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,赋予学生在未来社会与他人的合作能力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
200812